3月12日,
教育部发布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部署。
划一下这次教育部官宣的重点:
1、原则上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
2、高校要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
3、鼓励高校采用非现场方式进行考核
从教育部到院校的一系列举措,
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:
疫情之下,
省统考在高校美术类专业选才中的地位,
进一步被提高了。
近几日,
人民日报与中国教育报也接连发声,
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,
省统考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中的作用。
人民日报
看似应急之举,实则改革之需
人民日报发布时评——筑牢艺考招生公平之基。
文章中阐述了疫情下,
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的推进重点,
同时也进一步传达了看重省级统考的倾向:
“疫情当前,采用省级统考成绩、减少校考专业范围,
看似应急之举,实则改革之需。”
以下为人民日报时评原文:
今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各有关高校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。教育部日前召开视频会议要求,为防止校考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,有关高校要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,对于与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、省级统考已覆盖的专业,尽量减少校考专业范围。对于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,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。这一要求,引起各方关注。
疫情当前,采用省级统考成绩、减少校考专业范围,看似应急之举,实则改革之需。此举一方面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,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另一方面也延续了鼓励省级统考,逐步推动平行志愿录取、最终提升艺术类招生质量与水平的改革方向。近年来,艺术类考试招生改革的重点,就是引导社会理性看待“艺考热”,扭转部分考生视艺考为成名捷径的心态,改进投档模式、优化招录程序等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随着文化课成绩门槛的提高和省级统考的推进,更释放了艺术类人才招生培养向提升质量、规范发展、科学公平积极迈进的信号。
通过艺术考试,选拔和培养一批“为时代画像,为时代立传,为时代明德”的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,是新时代广大高校承担的使命,也是众多考生实现梦想的途径。对于广大考生来说,经过教育部和省级考试机构多年努力,现已建成的艺术专业省级统考覆盖了大多数艺术专业,绝大部分考生可直接凭省统考成绩录取。这种方式为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便利,免去“赶考”与“陪考”的奔波劳顿。而且,以省统考成绩为录取依据,推动艺术专业平行志愿的实行,可最大限度减少线上考生掉档,维护考生权益和考试公平。
对于相关高校来说,控制校考规模、提升考试效率、严格招生管理,是推动高校招生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必要举措,既维护了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、科学高效,也能加快提升高校招生的现代化水平。同时,艺考作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,面对各方期待,需要确保各环节公平公正,切实保障每一位考生的权益。对于广大高校来说,提高考务组织能力、确保相关环节安全、严谨、公正,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,这也是守护考试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。
确保艺考公平公正,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考生身份审核,严格规范测试程序、鼓励“考评分离”、强化监督管理等方式严格考试过程管理,做到层层确认,环环把关;另一方面,对于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考生,高校需要积极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兜底保障,让广大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做到“一个也不能少”“一个也不能落”。更重要的是,要通过提高作弊成本,有效遏制少数考生的作弊动机和行为,严格防范和处理内部人员违反招生规定行为和营私舞弊行为,让作弊和违规“不敢为”“不能为”,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和招生秩序。
艺术类招生考试担负着选拔艺术人才、哺育艺术幼苗的重任。期待战疫期间的艺考能够交出一份令考生和社会满意的答卷,也期待日益完善、规范的艺术类专业招生,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选拔和培育出更多优秀艺术人才,夯实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之基。
中国教育报
发挥统考在美术类专业选才中的作用
无独有偶,
近几日,各省市地区的教育考试院官方公众号,
也都纷纷转发了这篇发布在中国教育报的评论。
文章中提到:
艺术类专业招生要善于利用省统考进行初选,
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,
进一步发挥省统考作用。
以下为中国教育部时评原文:
根据教育部部署,31个省(区、市)均已组织了美术类省级统考。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完善,统考定位不断明晰,考试内容不断更新,试卷评阅不断规范,成绩评定不断合理。统考定位已不限于水平性考试,考试的选拔性不断增强,契合和满足了高校美术类专业综合评价选才的基本需要,体现在5个方面:
其一,一致性
省统考的科目为素描、速写和色彩3科,与高校校考科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,甚至更为全面,为进行共通的核心素养考查奠定了基础。
其二,专业性
教育部在推进美术类专业省统考之时,就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。各省统考的实施方案,包括每年的命题、评分标准、试卷评阅、质量监控等,也都是聘请高校美术学科专家学者进行研究、设计和组织实施的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是考试组织的专业性机构,体现在考试组织的专业化方面,使得省统考更加公平公正。
其三,契合性
首先,省统考考查的核心素养与高校选才的基本需求相契合。其次,命题改革是科学选才的关键,各省均积极探索由默写、图片,到图片与默写结合等多种考题形式,努力提高考查的信度,乃至效度。
其四,规范性
省统考为考生搭建了竞技的平台,不仅同台展示,还有同标准、同程序的评卷,实现了考与录分离,以及专业性考试机构的组织,使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完全达到国家级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,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公平。
其五,有效性
艺考过热和效率低下是困扰考生、高校的难题。每年1-4月通常是艺考生的赶考季,他们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,奔波于省际间,赶考于高校间,打乱了本该有的学校学习和正常生活。
省统考为改革录取模式创造了条件
在总结普通类专业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经验的基础上,部分省份已在艺术类专业录取中探索平行志愿投档模式。实践证明,“省级统考+平行志愿投档”提高了考生志愿满足率和录取率,考生只须参加1次考试并合格,就可以填报多所招生高校志愿,多数省份允许填报6所平行志愿的高校,相当于1次考试便获得了6所高校校考的合格资格,不再需要赶赴每所高校参加校考,提高了高校专业选才的效率,大大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压力和填报不当的落榜风险,也解决了高校招生“大小年”问题。
近年来,已有不少高校综合评估后积极选用省统考而主动放弃校考。笔者调研了解到,2018年,123所原“211工程”高校、第四轮美术学/设计学一级学科评估C-以上高校(除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)中,有73所高校按省统考成绩录取,约占高校的60%。
如何更好地发挥省级统考的作用
省级招生考试机构,需从国家制度的高度,从服务高校选才的视角,切实加强省统考的建设,包括优化命题、完善评阅规则、合理成绩分布、有效划定合格资格等,提高省统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,努力满足高校的选才需求;要积极推进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批次设置、志愿设置和投档规则等改革,助力高校科学选才;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交流,积极提供详细的成绩信息服务,协助高校用好省统考、设好校考门槛。
开展美术类专业招生高校,要积极推进艺考制度改革。对于校考高校,要关注考生规模对考试组织、测试效果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,要善于利用省统考进行初选,以便以合理的考生规模,开展有效的补充考试。要优化录取规则,实现选才目标。
时评作者:虞立红
系北京师范大学原招办主任
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